“时间慢些走吧,你牵挂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。”曾经,90后们在老一辈眼里是“娇滴滴的一代”,如今,在四建攻坚克难的建设队伍中,他们早已褪去了年轻与稚嫩,成为了坚韧不拔的青年脊梁,1992年出生的汪涛,就是其中一员,他主要负责施工方案编制、QC成果主编、BIM技术应用等工作。
汪涛在战“疫”现场(左一)
家有能手初长成
俗话说得好,“三岁看到老”,民间自古流传着抓周的习俗,以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和性情。新时代这些思想和风俗已经逐渐淡化,但一个人小时候的兴趣爱好,很大程度决定了他的工作方向,也为他兴趣向职业的转变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。汪涛小时候特别喜欢手工类玩具,比如组装的军舰、城堡、高达模型,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拼就是一整天。汪涛说:“小时候每次路过玩具店,就赖在喜欢的模型面前不肯走,为此没少挨父母的骂,但只要看到自己搭建起来的成果,就觉得很值得。”
随着年纪的增长,读小学的汪涛迷上了电脑课,因为在课堂上他可以研究电脑机器人,自己设定行进的路线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动作。兴趣是个好老师,汪涛对组装电子类事物愈发着迷,亲朋好友的家电都难逃他自告奋勇的“修理”,技术小能手也在跌跌撞撞中逐步成长。
青年才俊露锋芒
上大学时,汪涛就读的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。毕业后他就进入公司工作,2017年11月调入九分公司质量技术科。没过多久,汪涛就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道大坎。
2018年,分公司承建中满·青江郡项目,合同造价1.5亿元,建成后将成为南宁琅东又一舒居标杆。分公司领导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,作为技术科的新生力量,汪涛也第一时间开始了施工方案的谋划。由于初期设计方案水电安装部分不够完善,必须及时进行管道综合调整。如果采用原有的建模技术会浪费很多时间,一些走在前沿的公司在REVIT使用过程中早已采用参数化模型,但是我们分公司当时还没有掌握这门技术。汪涛说:“我决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”
那段时间技术科的办公室成了“不夜城”,汪涛的世界也没了上、下班的概念,脚边堆满了各种资料,他整个人就扎在了电脑桌前。大家都很担心他的状态,时不时就会打趣他说:“涛哥,打球吗?涛哥,打游戏吗?涛哥,吃宵夜吗?”这时汪涛就会腼腆的笑一笑,说:“不了不了,你们去吧。”
从无到有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,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钱学森说过:“常常打开门的是最后一把钥匙。”皇天不负有心人,汪涛经过不断的钻研,不断地翻阅资料,还有不断的失败,终于找到了那把打开参数化模型大门的钥匙,填补了分公司的技术空缺,将它应用到了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中。
今年也到了中满·青江郡项目的冲刺阶段,多亏了汪涛的建模新技术,在构建同种类、不同尺寸的管道配件模型时运用了参数化建模,避免了水电安装出现管道碰撞,大幅减少了现场施工时方案的修改时间。
在这短短的两年里,汪涛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,他先后获得1项省级二类QC成果、1项省级一类QC成果以及2项国家级二类QC成果。小“涛”已露尖尖角,朝气蓬勃的钻研之风更似剪刀。
路遇艰险逆风闯
2020年本该祥和的春节,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。在得知分公司承建南溪山传染病区医疗废水预处理项目后,汪涛主动要求加入战“疫”队伍。
由于施工场地有局限性,地质情况复杂,图纸进行了多次更改,汪涛就一遍遍地跟踪设计变更,及时修改施工技术方案。新冠病毒患者隔离大楼离施工区域仅相隔10米,他也没有丝毫退缩,经常拿着图纸实地考量,在施工现场加班到深夜。
汪涛坚定地说: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,我不能让思想和行动预备,我要在一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,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,而且我还年轻,只要做好防护工作,身体顶得住!”汪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赤子之心,越是艰险越向前,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锤炼翅膀。
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这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。”四建今后的发展道路,加入了如汪涛这般的新生代力量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技术创新之路,四建的热血青年们也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越走越远。(任永欣)